三湘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都市报简介_都市报历史 > 都市报理念 > 再见了2016年的青岛

再见了2016年的青岛

发布时间:2017-4-13 18:06:01   点击数:

以下,记岛城一位摄影师年的回忆录(这一年里最真实的青岛):

每当我出没在青岛的那些老街巷里的时候,总是试图混迹于当地的居民中,看看他们的住房、问问他们的家境、听听他们的唠叨、跟他们家长里短的聊聊,顺便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一些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环境。年底回头看看,画面中的那些场景有的正在消失,有的在等待未知的命运,留下的往往只有一段故事、一段回忆。

我始终觉得,记录当今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实际上就是在记录历史,我相信,这些看似平常的画面在青岛城市历史的长河中,一定会有它的位置的。

挥一挥手,年的青岛,再见了……

一月

▲黄岛路上一位经营肉食的摊主在为顾客晾晒自制的香肠。记得四十多年前曾经流行过自制香肠,那时是为了省钱。现在许多人喜欢自制香肠是为了吃个安全放心和自己喜欢的味道。

▲安徽路街心公园里的一个理发摊。临近过年了,大小理发店都人满为患,街边理发摊的生意也红火。老辈儿说进了正月后二月二之前不能剃头。

▲四方路16号,一位拾荒老人在整理破烂儿。据邻居讲,这位老人常年租住在这里,以拾荒为生,平时很少与人交流。

二月

▲除夕上午,家住平康五里二楼的石大姐在狭小凌乱的屋子里准备贴春联。虽然房子破了点儿,家乱了点儿,年还是要过的。每年大年三十儿上午我都要跑到黄岛路市场转一转,看看人们忙年的情景。

▲大年初一上午,潍县路上“漂亮女人”时装店放过“开门鞭”就开门营业了。店主是南方人,儿子在国外上学,两口子留在青岛过春节,也没有其他亲戚可走便早早的开张了。趁还没有拆迁,多赚一点是一点。

三月

▲黄岛路市场上的孩子们。在这里做小买卖的大多是外地人,很多拖着家、带着口,平时大人们干活,孩子们便在马路边上玩耍,到了上学的年龄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在青岛上小学,平时送货用的摩托车便成了“校车”。

▲互联网+老街。现在出门你可以不用带一分钱,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一切。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四月

▲人们走过老城区的大台阶。春天,青岛的老街巷春意盎然。

五月

▲一对年轻人在很诗意的黄县路上拍照片。毛老人家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年轻真好。

▲暮色中,易州路“胖姐烧烤”店主沈小福在巡视着自己的“领地”。胖姐儿沈小福因为衣着和发型特立独行,年成为青岛港儿的新闻人物,网络上有名儿、电视里有影儿、广播中有声儿。

▲甘肃路12号门口,三位老人在街边拉呱聊天晒太阳。她们中最小的89岁,最大的91岁,都在这条街上居住了六、七十年了,在她们的身后一个年轻人推着孩子走来。人生就是这样。

▲日落时分,人们走过百年老街,在石板路上留下长长的影子。这条石板路承载着多少青岛人的乡愁,但愿改造后的黄岛路能让人们留下些乡愁。

▲老段坐在即墨路马路牙子上招揽生意。61岁的老段住在旁边的李村路上,当年即墨路还是马路市场的时候他开了个百货店,生意还可以,即墨路市场改造入室后嫌摊位费太高便不干了。现在在街道上找了个保洁的活儿,空闲的时候替别人看看车、问问路、跑跑腿赚点儿钱。

六月

▲清晨,两个小学生匆匆跑过苏州路29号大院,准备到莱芜一路小学去上学。这个大院儿的大部分建筑是青岛港务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码头搬运工人建设的职工宿舍,都是两层的筒子楼,现在已经列入政府征收计划中,听说补偿费每平米最低一万四千元。

▲观象二路两侧墙上的涂鸦,人们不难猜到,这里有一所美术专业特长的学校。

▲陈大叔的儿子在黄岛路上开了一个啤酒馆,他和老伴儿经常过来帮帮忙。小陈的烹调手艺还是蛮不错的,父亲节那天酒馆儿人不多,他们一家子就在这儿过节了。

▲甘肃路上的一个小理发店,从这个理发用的椅子上看,这个小店儿有年头了。政府征收置换房产后,甘肃路上的居民搬走了不少,但这个小理发店还在营业,据店员说,这个理发店的产权不归个人所有,没搬的原因可能是所在单位还没跟相关部门谈好条件。

▲甘肃路22号院1楼的租客。今年40岁的小徐是山东沂南人,在港务局当搬运工,早中夜三班倒。刚来青岛的时候四处租房子,不是离单位太远就是租金太高,这刚刚安顿下来没有两年又要找房搬家。

七月

▲小梁的梁子脆皮鸡饭摊开张了。小梁是莱州人,在青岛港务局干过保安,后来在黄岛路17号对面开了一个固定的水果摊,干了不少年了,最近感觉生意大不如以前,所以主动进行供给侧改革,改行做快餐生意了。

▲几位老人在观象山下遛鹦鹉。人们退休后,有的去了老年大学“深造”去了,有的提溜着马扎子打扑克去了,还有的“发挥余热”继续赚钱去了。不管他们干点儿什么,欢气就好。

八月

▲入夜,台东六路啤酒街人声鼎沸。每到夏天,这片被称为“酒彪子”街的十几条街巷就摆满了遮阳蓬和桌椅板凳,街边堆着装满黑啤、鲜啤、原浆、纯生的啤酒桶。人们三五成群,一会儿就坐满了大街,乌乌压压、吆二呵三,“哎,再打两扎酒”、“蟹子蟹子,快点儿、快点儿”,一会儿就喝倒一片。楼上的住户可遭了殃了。

▲午后,黄岛路上一家小饭店的服务员在街边休息。这些小饭店专门经营新鲜啤酒,还可以为顾客加工各种海鲜,经济实惠。不少外地人也经常慕名光顾这些地方。

▲从楼顶俯看大鲍岛街区里院。这片德国租借青岛时期的华人街区,将面临大规模的改造。

九月

▲在掖县路街边闲聊的老人们。

十月

▲纺织谷里的迎宾小姐。四流南路上的原国棉五厂被改造成了集创意展会、设计研发、文化博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体,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华秀”,类似北京的。是青岛老企业老厂房华丽转身的成功案例。

十一月

▲平原路上的早餐摊儿。这条不算长的路因为毗邻青医附院每天都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小饭店儿一家挨着一家,家家买卖都不错。在青岛,人气最旺、生医院了。

十二月

▲芝罘路上一个老太太在家门口晒太阳。这周边的房子大都是建于百年前的里院式建筑,冬天取暖要靠煤炉子,即不安全又不卫生。从生活角度上讲,这些老房子确实应该拆迁改造了。

▲易州路上运送鲜啤酒的人。政府征收周边的房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多住户和门头小店已经搬走了,没有搬走的也在到处租房子。这里曾经的喧闹已经不在,以后会弄成个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但愿不会成为第二个“杀人街”。

▲苏州路29号港务局宿舍被征收了的房子被封上了门窗。从“日本大院”到港务局宿舍,这个百年老院子即将迎来新的命运。

年的青岛,再见了……

◆张岩拍青岛(ID:zypqdok),已授权

◆编辑:yiyi

◆小编(暗号:爱半岛)

大家都在看↓

●青岛再添一条南北大动脉,今天正式通车!

●泪目!那位爆红网络的台湾爷爷,昨天终于找到了在大陆的亲人!

●今天,在中国,世界第一高桥通车,层楼高!

内容转载自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shibaojianjie.com/dsbln/537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